车和家李想:智能汽车真正的核心,是让车成为一个终端
2018-04-18 14:30 星期三

车和家成立两年半以来,累计获得融资57.55亿元人民币。蓝驰创投为车和家A轮、A+轮及B轮投资方。


4月14日,在零界·新经济100人2018年CEO峰会——“新能源智能汽车”专场,作为压轴环节,主持人蓝驰创投管理合伙人陈维广,与蓝驰已投资企业车和家的创始人李想、威马汽车创始人沈晖、小鹏汽车董事长何小鹏,三位融资额超300亿的独角兽掌门人,展开了一场围绕万亿美元市场的对话。车和家成立两年半以来,累计获得融资57.55亿元人民币。蓝驰创投为车和家A轮、A+轮及B轮投资方。

左起为蓝驰创投管理合伙人陈维广、威马汽车创始人沈晖、小鹏汽车董事长何小鹏、车和家创始人李想

部分精彩问答Q&A

陈维广: 和特斯拉或者是国内相对来说比较大的汽车厂商去竞争,我们的优势和劣势是什么?
李想:没有简单的优势和劣势,新的造车选手,如果不是电动化,没有这个机会;如果不是智能化,中国也没什么优势。对我们而言,面临的选择是相同的。做的第一个选择是产品、人群的选择。对于任何一个新的造车企业,产品交付就一次机会,我们每个人慎之又慎,因为这决定了消费者和供应商对我们的认知。造车就一个判断标准——消费者买不买。

陈维广:所谓的智能在制造领域或者是设计领域生产汽车的时候,它的定义是什么?什么是智能?

李想:这一轮新造车形式:一个是电动,一个是智能。今天的汽车业没有任何智能而言,仅仅是一个代步工具。过去经历所有的东西,我们内部定义为数据驱动,比如互联网通过数据驱动改变信息产业、电商通过数据驱动下的运营模式改变传统零售业,以及智能手机通过数据的存储、获取、分发等打造了一个新的移动生态。我们相信,汽车行业是一个可以很快被改变的行业,通过数据驱动来实现车跨越到智能终端的改变。日本和德国在造车的系统性能力和设计能力是有目共睹。但很遗憾的是,到今天为止,除了特斯拉,还没有一个汽车厂的汽车有完全的帐号系统和完整的数据驱动和存储系统。

今天跟用户讲智能是件特别难的事情,因为用户看到的汽车跟当时看到诺基亚手机是一样的。如果苹果开发布会的时候讲,真正的智能是苹果ID,是Appstore,用户理解不了,甚至觉得厂商是不是有毛病。作为智能汽车企业,真正的核心是如何将各种各样数据的融合,把车变成一个终端。回到问题本身,什么是智能汽车?就是让这个车变得有生命力,一个有生命力的车是真正的智能汽车,就跟手机一样。而车一定会发挥相同的作用,今天只能踏踏实实去做。

陈维广:特斯拉介入了整个产业链上游和下游,甚至是自建电桩,自建充电厂,你有提前布局,介入上下游这个方向吗?

李想:特斯拉的诞生,处在特殊的时间阶段,有一些东西不成熟,所以必须来自己做。但是不是自己做就是最好的方式?从更广角度看,我把整个产业分成2C和共享。和房地产比较相似,它由三个大的利益链条组成:最底下的利益链条是产品资产的供给,再往下是资产管理,如果涉及2C,还包括融资租赁,而金融业务最上的是用户管理。

我们为了保证用户的体验,会去尽可能多的控制住这三个链条里面尽可能多的环节。但这种控制,可以通过合作或供给来完成。背后有的是合作,有的是供给。无论是哪一个环节,大家扮演好自己的角色就可以了。每一个链条都是一个市场,而且都在高速增长。比较清晰地在里面找到自己的定位,就不眼馋别人的市场。

陈维广:你有多次成功创业的经历,汽车之家也成功上市,作为互联网的创业老兵,在创立现在这家公司并进入一个完全新的汽车行业,最担心的风险是什么?

李想:基本上我恐惧什么东西就会做什么东西。车和家是我第三次创业,我第一次创业的时候最恐惧的是竞争,所以我们天天盯着竞争对手。第二次创业,我们只关心用户,所以通过业务加技术的方式来获得更长远的发展。

第三次创业对我来说是一个组织,因为汽车太复杂了,而我们干的这件事情比传统汽车还复杂。把传统汽车行业的研发人员、互联网人、智能手机的人员、自动驾驶的人员、线下零售的人员这些不同领域方向的人组织起来,对我们来说是一个很大的挑战。

陈维广:造车的人和互联网人是不一样的,如何融合?

李想:如何将有不同输出的人,进行管理的迭代;让来自不同时代、行业的同事能够坐在一起,并且在同一个世界里工作,需要很多的智慧。

最重要一点是透明,必须包含大量的沟通,背后还要投入很多的技术来支撑。因为汽车是一个工程而不是一个简单的产品。每一个人都需要特别了解汽车,了解互联网,了解智能硬件,了解零售,传统厂商不能让供应商和员工看到造车所有的决策理念和流程。这次的造车,我们做得很透明,后来发现这是必然要做的事情,而这个融合的效率产生了非常非常好的结果。所以这个是我们最恐惧的事,也是做汽车最痛苦但必须要做的事情。

陈维广: 智能电动汽车是否也会延续传统4S店以及代理的销售模式,还是会有一个完全不同的销售模式?

李想:车不仅是产品,还有资产保值,基本共识是线下店是绝对不能少的。其次是效率。今天卖出一辆车的成本太高了,无论用什么样的方式,核心的问题是我们是不是能很好的控制闭环,用户送到我们手里,数据送到我们手里,我们才能去优化成本。最终我们卖车算上物流、销售费用、交付费用、仓储费用,就要做到三天以内,否则新的造车企业的成本不低反而会高很多,因为规模起来了。这是我们自己建立整个体系的必要条件。但是如果未来有体系能够做到把数据完全打通就可以了,这个效率是我们看重的,没有在意线上还是线下。

陈维广:对未来的寄望,希望在2018年看到什么改变?

李想:希望2018年,包括未来,这个行业能够更好地完成对外交付。传统厂商在进行竞争时,在产品中新加入的智能环节,或者任何单独出现的一个东西,也都是很关键的。我不希望行业内再出现像乐视那样,大家期望值很高,但是最后不行的现象。因为整个生态,面对消费者,从本质来看始终没有改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