汇医慧影柴象飞:成功秘诀是激活医生的创新动力
2018-04-28 16:35 星期六
无论是精准医疗还是缓解当前医疗资源配置不均问题,都要用开放的心态迎接云计算、大数据、人工智能技术带来的新机遇。加强政产学研企资一体化,推进医生主动创新,合力推进分级诊疗,并探索精准医疗新方向。

,2018博鳌·健康界峰会,汇医慧影,人工智能,汇医慧影CEO柴象

4月25-28日,健康界传媒携手海南省卫生计生委、中国研究型医院学会,联合国内外顶级医疗机构和学术团体召开‘2018博鳌·健康界峰会’

在博鳌亚洲论坛主场,来自国家卫健委、医疗器械管理机构以及各医科院校、各医院院士院长代表等齐聚一堂,分享了学科创新、产学研企多方共赢的实践经验和行业洞察。汇医慧影创始人兼CEO作为唯一企业专家出席了会议,分享了以数据为驱动,以AI赋能基层医疗的创新解决方案,提出在医疗创新中要积极激活医生的动力,受到了与会专家的赞同和认可。

从2017年,人工智能首次被写入政府工作报告,到今年两会李克强总理再次提及人工智能,新技术的动能正在释放,人工智能早已被视为中国弯道超车的机会。统计显示,中国在人工智能领域发明专利授权量已居世界第二,智能监控、生物特征识别逐步进入实际应用,在语音识别、视觉识别等多个领域世界领先。

在医疗领域,人工智能为中国医疗水平走向世界前列,打开了新的窗口。在4月26日召开的2018博鳌·健康界峰会“中国医学创新峰会”上,基于“学科创新·产学研企”话题,国家卫健委领导、中国工程院院士、各大三甲医院院长展开了热烈讨论。

一些院士就表示:创新转化,机制先行,要打造政企产学研资六方主体闭环链条,提高医疗创新转化成果,为人民健康提供全方位全周期健康服务。当前大数据、人工智能为医疗工作者带来了新的机遇,临床医生在一线,拥有最丰富的临床经验,拥有大量的器械使用经验,哪些器械不好,哪些新技术给病人带来了更好的预后,临床医生应该是医疗创新的第一主体。临床医生应该从技术创新和服务创新的幕后走到台前,从执行者变成领导者和制定者。

推进医疗创新和学科建设,产学研企是比较好的落地手段。然而当前产学研企合作实践中,却频频遭遇尴尬:在多方合作过程中,由于环节复杂,各方目标不同,利益分配和诉求、权利责任不易分清,合作项目很难开展,最终大量产学研企项目戛然而止。

作为人工智能专家,汇医慧影CEO柴象飞受邀出席本次峰会,并就学科创新、产学研企合作做了分享,柴象飞认为:计算力决定着发展潜力,建立在数据、运算基础上的人工智能,也因信息技术、数据和计算力的提升加速从“高冷”坠入凡间,成为全球主要国家争抢的产业高地,AI将成为分级诊疗的新动能

揭秘汇医慧影在3年内落地近800家医院领跑行业时,柴象飞表示,产学研医一体化是我们从一开始就贯穿在我们的基因里。医生实际上是真正的医疗创新的源动力,在美国,我们发现大量最先进发明往往都是医生来实现的。这3年里,我们和医生共同参与创新,就在上周,我们和301医院联合发布了主动脉人工智能诊疗AORTIST云平台,这是全球范围内首次开发出的B型主动脉夹层人工智能自动分割方法。AORTIST解决了此前B型主动脉夹层手术中的精准测量、预后预测和远程随访三大核心问题,这个产品当初就是301医院血管外科主任郭伟教授最先提出的想法。

与汇医慧影已经达成合作的北京大学第一人民医院王霄英教授曾表示:假如把AI比作一个孩子,那么AI的出生、养育和价值发挥都要基于医院,公司则要持续提供支持把AI抚养得更好。这种支持应该来源于医疗数据并契合医院的需求,两者相辅相成才能为AI的高速发展提供优良环境。只有当医疗数据在医院和企业之间流动起来,才能发挥出巨大的作用,成为AI发展的基石。

柴象飞建议,医疗AI行业,本身就是一个多学科交叉、知识密集、资源跨界的行业,我们需要医院的支持和医生的参与,需要社会与高校人才的参与,更需要政府及更多企业共同参与推动。无论是精准医疗还是缓解当前医疗资源配置不均问题,都要用开放的心态迎接云计算、大数据、人工智能技术带来的新机遇。加强政产学研企资一体化,推进医生主动创新,合力推进分级诊疗,并探索精准医疗新方向。

 

文/亿欧网